当前位置:首页 >>首页 > 艺术名家正文

书蕴高格同古今 人书俱老自豪迈

www.chinarushang.cn  中国儒商  作者:刘艳辉

书蕴高格同古今   人书俱老自豪迈

——记当代著名书法家王希坤先生

刘艳辉/

0.JPG 

平常如我等小辈能有缘得以见到王希坤先生,实属三生有幸。期间虽蒙朋友引荐,心里到底还是忐忑,深知王希坤先生不仅是当代实力派书法大家,还是我国卓有成就的金融家,声名远播海内外,尤其是他的书法成就影响之深远,非我等凡俗小辈几番言语所能评述。着满怀景仰、揣几丝不安,斗胆前往先生工作室,欲当面拜见先生。

王希坤先生晨起挥毫刚停,硕大的书案上四尺整纸行草“福”和“寿”字墨迹犹湿,字呈龙凤之姿,刚健饱满、潇洒奔放,灵雅飘逸之感顿现!

窗外春阳透窗入户,甚是和暖,墨香满室,先生正驻于案前,细细端详新作,随后就坦然笑了,题款、钤印即毕,便对助理说:“还好,不负所托,可以交付!”挥手从容间,鸿儒雅风温然荡漾。

1.JPG

见我前来,他欣然解释说,这“福”“寿”乃是一好友所请,准备与80高龄的老母拜寿用。

吩咐助理沏茶待客,晨练已毕的王希坤先生就开始了一天的日常工作。先生作为当今中国书法名家,渴求拜见者很多,再加上他虽过古稀之年,依然担任诸多重要职位,每日需要处理的事务也很多。但先生不顾年高,无论新朋老友,如有所求,皆能尽心安排。

2.JPG

 

先我而至的是另一知名媒体的朋友,先生招呼他同坐,和悦地递我一杯热茶,嘱我先自行浏览。工作室里满壁作品悬挂,大抵为先生所作,入门一侧墙壁则醒目地悬挂着沈鹏大师的书法佳作“陋室铭”,彰显了王希坤先生对老师的无比敬重之情。工作室主厅摆放的先生所书《兰亭序》草书八条屏屏风,更是使人眼前一亮:古朴厚重,字字珍奇,行行经典,字形流畅飘逸如行云流水,气韵贯通如清风明月通篇雄浑大气,恢宏旷古,颇有沈鹏大师之神韵,整个装饰古色古香,令观者震撼直抵灵魂,叹为观止。当今书坛泰斗级理论家周俊杰先生曾高赞不已:“希坤先生的草书感觉特别好,得沈鹏先生真传。所谓真传,就是在整个气息的把握上,格调很高。希坤先生的“兰亭序”八条屏,在用笔变化上极其丰富。在用墨上,干、湿、浓、淡变化很多,字的大小、行气、整体的贯通,把握得都很好,希坤先生借鉴了沈鹏先生的结体、气息,又有自己对书法的理解,在很多兰亭序里面,从古往今排,希坤先生的兰亭序排进去也是可以的,确实让人很感动!”足见此作艺术成就之高,书者非有娴熟的功力、非凡的气度、伟阔的襟怀难以驾驭完成此鸿篇巨作。

3.jpg

随意翻阅先生书案,更知先生声名之盛,国内外几十家媒体为先生撰稿写文,探讨、研读和宣传其书法成就。他曾与范曾、欧阳中石并称为“当代书画三大传奇人物”;与权希军、旭宇先生并称为“最具收藏价值的中国书法三大家”;与靳尚谊、刘大为合出书画集《亚洲风云人物》,溢美赞誉之词比比皆是。

先生依然温和从容,不时嘱咐助理为我添茶续水,这才让我稍稍心安。

满怀赞叹和不安,我留连沉迷于满室书香中,不知不觉间便到中午,先生热情留客,共进午餐。

一路上,他呼朋唤友,笑容洒脱而温暖、步履从容且稳健,全无半点古稀老人的年迈景象。

席间他笑称:虽是有客,也不可自乱方寸,只饮小酒半盏相陪客人。谈笑风生间,一时兴起,和乐而歌,声音清亮而透彻。金融是王先生的主业,但对书法的爱好痴迷却从没有放弃,几十年如一日临池不辍,挥毫习练从不懈怠。此外,他还喜欢京剧、音乐、桥牌、垂钓、网球、足球……诸多才艺融会贯通,更能体味书法真谛。

4_副本.jpg

王希坤先生,号无为居主人,生于1942年,河北东光人士,历任宁夏政协委员、银川市人民银行行长、宁夏工商银行副行长、中国光大银行副行长兼北京分行行长。同时又是中国书协会员、北京书协三届理事兼艺术交流部常务副部长、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副校长、中国书画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兼艺委会主任、中华清风书画协会常务主席、中华文化媒体频道、中国书画函授现代远程教育中心终身客座教授和名誉院长、央视网区域博览频道书画名家联盟副主席、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金融文学艺术社社长、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合总会副会长、世侨书画院名誉院长、中国金融书法家协会顾问、北京艺术传媒职业学院顾问和北京神州博古书画院院长。

王希坤先生一生专注于金融与书法,被誉为“金融界的书法家、书法界的金融家”。金融家的细致严谨和书法家的儒雅豪迈,风格迥异、差之千里的两个领域却在他身上完美融合,极尽其妙,演绎得淋漓尽致,让人不得不叹服。

5.JPG

众所周知,经典优秀的书画艺术呈现于人们眼前虽绚丽夺目,但其背后的创作者却是清苦冷寂的,穷尽无数心血执于内心、抛繁就简坚毅苦练才能有所成。王希坤先生自一九八三年以来一直居于金融高管岗位,而书法造诣却能达到如此高深水平,不难想象,其中所耗精力决非一般人所能比拟。

回味往昔,他沉默良久,很是感慨。他说,对书法的挚爱,是出自本心,那是骨子里的执着。至于习书六十年,大致归纳为四部曲。

一、孩童和求学时期

希坤先生出生在河北农村,家境贫寒,食不果腹。他出生才52天,父亲就为国捐躯,壮烈牺牲在日本鬼子的监狱里,全仗母亲含辛茹苦,拉扯他长大。欣慰的是他少年聪慧,不仅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而且在书法和绘画上极赋天分,小学三、四年级就把写的画的贴满整个墙壁供人参观。考入中学后便成为后马中学“红专报”编委和学校美术组成员。出于政治的需要,上街办板报、刷大幅标语、画宣传画忙得不亦乐乎。在这期间,他除了完成学业之外,剩余时间开始研习汉魏碑帖和唐楷,为以后的书法进步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后来他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央财政金融学院(中央财经大学),在校期间,依然坚持临习书法。班里的专刊、板报几乎被他一人包揽。同时开始研习汉隶和行草。文革中,写大字报,成为主要干将……

二、为宁夏献身的二十四年

一九六八年,他与大学同班同学、太太樊晡生一起被分配到宁夏石嘴山市人民银行。那时,文革还在轰轰烈烈的进行中,因先生出身好,又能写一手好字,一踏入银行之门,就被分配到“革委会”大批判组,天天刻钢板、刷大标语、写大字报,当时写在高楼上的“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奋勇前进”和“工人阶级领导一切”的大标语,三十年后还依稀可见。出于政治需要,先生还拿起油画笔,绘制巨幅伟人像。现在回忆起来,先生称还有些后怕,“倘若画的不好,在当时可是现行反革命啊!先生这样说。

大家知道,宁夏地域虽小,但书画人才和水平并不逊色。特别是当时书协主席胡公石先生是中国近现代书法大家于右任的入室弟子。于公和胡公的标准草书,为丰富中国的书法艺术宝库做出了重大贡献。现在看,先生的行草书,仍然可以看到些许于右任、胡公石大师的影子。

八十年代便凭着过硬的书法水平,在宁夏书协副主席柴建方先生的指导、引领下加入宁夏书协,并担任宁夏金融系统书画协会主席和宁夏职工书协副主席。期间,多次参加宁夏书画展和全国书画大奖赛,并多有获奖。

三、奉调进京任职的十年岁月

1992年至2003年,是王先生人生道路上重大转折的十年。同时,就书艺而言,更是王先生里程碑式的十年。那年,王先生刚好五十岁。因工作需要,王先生夫人樊晡生女士调任中国人民银行利率储蓄司司长、非银司司长,王先生出任中国光大银行副行长一职,并且一干就是十余年。

光大银行筹建初期,人少事多,工作繁忙,压力很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先生在百忙中,早出晚归,坚持天天临池不辍。并且在工作之余,多次拜访当代书法大家沈鹏、欧阳中石、刘炳森、李铎、刘艺和张荣庆等先生。并最终拜在沈鹏先生和张荣庆先生门下学习书法。沈、张二位先生悉心指导和传授书艺,并针对王希坤先生书法特点,让他习从“二王”之风,于中国千年书法古韵中觅得精髓。得名师指点后,他的书法突飞猛进,进步神速,为后来的书法成就打下了更为坚实稳固的基础。

那个阶段,虽然工作千头万绪极为繁忙,但王希坤先生每日必坚持书法习练,每天提前一个小时到办公室,展纸挥墨,屏神静心练字。如逢出差,他更是放眼各地留意碑牌匾额,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还不时以手比划,一招一式极力揣摩,体会书者的运笔精妙,同行者都笑他书痴。他说书法执拗地生长在他的生命中,甚至连睡梦中都在不自觉地比划,梦中常以手指在夫人后背上、胳膊上飞指练字,夫人嗔笑他书痴成魔。

王希坤先生立足于继承传统,师法古贤,并且做到师古而不泥古,注意从古今历代书法大家中汲取精华,得其意而忘其形,不断地求变求深,逐渐地走出了富有个性的书法创作之路,其作品以行草见长,笔墨线条质感丰富,用笔率意从容、收放自如、处变不惊,诸多作品给人以清雅灵俊的美感,让人观之赏心悦目、暇思飞扬。隶书、楷书也颇具汉唐遗韵,娟雅清丽、洒脱娴熟。他书写的《兰亭序》《岳阳楼记》八条屏巍巍壮观,气势恢宏,可认定为这个时期的代表作。

四、如鱼得水的快乐时光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2003年,王希坤先生告别了金融高管工作岗位,从此王先生近40年的金融工作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无官一身轻”,他从此便全身心地投入到书画艺术的海洋之中。那年春天,王希坤先生离开光大银行的第二天,便来到他的好朋友华彬集团董事长严彬先生为他提供的足有200平米的工作室。2004年,与朋友撮合成立了北京神州博古书画院,多次策划组织了包括“中日韩名家书画展”在内的书画活动。自那以后,他便不知疲倦地奋斗在硕大的写字台上。先生早就说过“就书画艺术而言,灵性加刻苦等于成功。”他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

自先生退休以后直到现在,他终于能将全部身心融入到书法研习和创作中。缘于挚爱,得益于几十年不间断的临帖研习,蒙沈鹏先生指点,承“二王”和孙过庭遗风,他一心沉迷于创作不能自拔,不觉间竟收获了许多,运笔用墨和章法渐至佳境、日臻精妙,逐步形成清新流畅、豪迈质朴和挥洒自如的书法风格,作品多次参展并获奖。

先生惯用长毫进行创作,“他的大字行草,有‘二王’、孙过庭的意思,还保留些许于右任的意思,更多的是先生的意思。他诸体皆能,眼下看,其潇洒大气的行草书当属最好。”当代书法博士生导师张荣庆先生如此评价。

“成功的作品能达到‘穷变态于毫端、合情调于纸上’,‘智巧兼优、心手双畅’心手双合,协调一致,希坤先生已经逐渐进入这样的境界了。”当代书法鉴赏家唐健钧先生见过王希坤先生的《岳阳楼记》后,如此赞叹,对其传奇经典力作《太极龙》更是题笔高赞:“希坤先生所书此龙,意味深长,犹如阴阳之聚,相伴相生,故以太极龙铭之”。中国书法杂志审读张振华先生更是赞叹道:“盖此作古来无一,绝难有二,可神出而不可意求!张荣庆先生观后说“希坤先生挥毫作巨书龙字,笔力雄健,生气盎然,观者发现有一男一女相亲合抱之像,因益增其意蕴,书道之神妙可知也。唐健钧先生命之曰《太极龙》甚是。此件独一无二,可宝可宝。”近期,希坤先生创作的大字行草《滕王阁序》《千字文》和《诸葛亮出师表》颇受同道赞扬。

七十年弹指一挥间,先生痴迷少年已生华发。虽至古稀,却从不改初心,几十年挥毫泼墨间华发染霜,笔下挥洒从容,心中痴爱永恒,万千意韵汇于毫端,《兰亭序》《岳阳楼记》《太极龙》等一幅幅传世精品力作更是让他声名远播,所获赞誉无数,终成当今书法名家。1999年被评为“海峡两岸德艺双馨艺术家”,之后又被授予“当代精英艺术家”和“中华当代书画功勋艺术家”;2013年又被授予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大使等荣誉称号。2003年在北京两次举办“干杯朋友书画四人展”;2004年在天津举办书画联展;2005年在河北沧州两次举办个展,2008年在银川和海口举办个展;2009年在南宁举办个展,2010年在河南郑州博物院举办个展,20142015年在山东、甘肃、辽宁、河南等地举办多次书画联展,在书界引起强烈反响。其书法作品入选多部书法集,“泰山摩崖石刻”、“北大荒艺术长廊石刻”、“沧州大运河碑廊石刻”、“马陵山华夏碑林石刻”、“吉林唐诗宋词书法碑林石刻”等。不少作品还被国家领导人和美国、法国、德国、奥地利、意大利、荷兰、丹麦、巴西、秘鲁、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以及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和地区国际友人收藏。并被入编《中国当代书法家大辞典》《中国当代书法家名人大辞典》《当代书画家精英大典》《中国知名专家学者词典》《中华名人大典》和《世界人物辞海》等典籍。出版有《王希坤书法作品》《王希坤书法集》《王希坤书千字文》和《王希坤书诸葛亮出师表》等。

几十年心血终结硕果,王希坤先生书法成就之大,让我等难以详述。尤其让我们十分感动的,是他对慈善公益事业的无比热忱和关注,大爱无疆。多年来,他一直热心关注慈善公益事业,积极参加诸如“母亲水窖工程、”“爱我长城”、“暖伞工程”、“明天会更好”、“美丽童行”以及捐资助学、资助残疾人、资助贫困山区留守儿童等各类慈善公益募捐活动,或捐款捐物、或捐赠作品,只要他力所能及,从不推托。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真诚道出心声:“关爱留守儿童,是国家公益慈善事业的一部分。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花朵,贫困地区的儿童,残疾儿童都需要我们全社会来关爱、帮助和资助。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为儿童做慈善公益活动,这是我发自内心愿意做的事。”

大善在心,为回报父老乡亲,2005年秋季,他借回乡办个展之机,一次性购置12台崭新电脑,无偿捐献给他的母校—河北东光一中。

与先生相聚大半日,他纵谈中国古今书画艺术传统,满怀激情和推崇,回首往昔,畅忆人生,时而沉思、时而感慨,纵横人生几十载,荣辱不惊已寻常,大爱远播,无愧天地,但作为当代书法名家,他愿在有生之年,继续钻研书法理论,师法古贤,在“字内功”和“字外功”两个方面下功夫,为后人多创作好的和比较好的作品,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尽绵薄之力。最终达到孙过庭《书谱》中说的“通会之际、人书俱老”的至高境界。

“我视书画艺术为第二生命,我愿在漫漫墨海中,无休止地探索、追寻和求真,终身无怨无悔!”。这是王希坤先生对书法艺术真诚执着追求的内心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