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首页 > 儒商文化正文

海外中文古籍上网晒真迹

www.chinarushang.cn  中国儒商  作者:

近期,哈佛燕京图书馆宣布,该馆4200部、共约5.3万卷中文善本特藏的数字化工程历时10年,现已全部完成,公众可免费在线阅读。   哈佛燕京图书馆是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专门用于收藏与东亚相关文献的场所,其中特藏的中文古籍善本以质量高、数量多著称。“将中文古籍善本进行数字化,并在网上向公众开放,这就是我馆中文善本特藏数字化工程的目标。”哈佛燕京图书馆馆长郑炯文在接受采访时介绍道。   时至今日,以各种方式流传至海外的中文典籍数量已颇为可观,国内外相关机构正紧锣密鼓地进行海外中文古籍的编目与数字化工作,共同期待着以数字化方式唤醒海外存藏的中文古籍,嘉惠学林。   ■中外携手摸清“家底”   目前,已知流传到海外的珍贵中文古籍主要分布在亚洲、西欧和北美地区,而要完全了解海外中文古籍的存藏状况,还有待于海内外加强合作,以获得更可信的数据信息。   “我们计划在一两年之内,与中华书局合作出版我们中文古籍的目录。”8月15日,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图书馆副馆长兼东亚图书馆馆长周欣平告诉本报,北美很多大学图书馆都在与中国国内一些单位合作,准备出版各馆的中文古籍目录,“就北美大陆来说,这个工作应该最近五六年就可以基本完成。”   周欣平表示,晚清以降,不少中文典籍被西方传教士和中国学者带到了西方;自20世纪初起,有些直接被海外学术机构采购;这些典籍十分珍贵,其中不乏国内已看不到的孤本。“这批材料对国外学界研究中国文化和历史大有裨益,都是非常珍贵的资源。”周欣平认为,当前海内外学界的一大任务,是进一步摸清海外中文古籍的存藏情况。   这也正是《海外中文古籍总目》出版项目一直以来的任务。该项目于2015年5月启动,由中华书局主持、海外藏书机构共同参与。除摸清海外图书馆存藏中文古籍的“家底”外,它的目标还在于促进散落世界各地的中文古籍善本以影印、数字化等形式重新面世。中华书局的张进向本报介绍了《海外中文古籍总目》编纂工作的最新进展:北美地区的工作开展最为成熟,今年已经出了3种书,年内仍有出书计划;接下来的工作重点是在欧亚地区逐步展开合作。截至目前,签约合作的单位达到17家,正在商谈的有10家。   ■免费公开造福全球   作为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外中文古籍的数字化与公开化正帮助世界越来越多地了解中国。   “由传统向数字化转变是个大趋势,图书馆的价值体现在馆藏资源可供读者获取和使用。”郑炯文说。此次哈佛燕京图书馆中文善本特藏数字化项目的完成,便为海外中文文献资源数字化共享树立了典范。在互联网时代,哈佛燕京图书馆率先利用新技术将中文古籍数字化成果与读者共享,将大大造福全球学界和民众。   “就像梁启超所说的‘学术乃天下之公器’”。周欣平同样表示,“只有所有图书馆都做到免费公开,才能把整个国家的文化水准提高,因为它方便了研究,方便了学习,也方便了大众。”   “认识中国就要读中国的书”。周欣平说,“尤其在国外的学界,对这些古籍的研究是西方了解中国文化、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   ■保护工作有序推进   海外中文古籍的保护与编纂并非易事,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人力。目前,保护工作所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缺乏对中国古籍有深入了解的专业人士。“总的来说,海外中文古籍保护工作的质量参差不齐”。郑炯文认为,“海外图书馆需要拥有训练有素的专业人才才能做好这一工作。”   郑炯文表示,在此前哈佛燕京图书馆中文善本特藏数字化工程的运作中,中国国家图书馆在“经”“史”等部的工作上给予了帮助。“我们希望中国专家能定期来北美东亚图书馆访问,帮助整理、加工和维护馆藏古籍,在编目工作和抢救工作中起到带头作用。”   对于这一难题,伯克利分校东亚图书馆的做法是“请进来”和“送回去”。“我馆与上海图书馆、中华书局有着多年的合作”。周欣平说,“一方面,我们请一些中国的古籍专家到美国帮助整理古籍善本;另一方面,我们也会把一些中文古籍送回中国,请国内相关专家团队协助整理。”   “目前来说,已经数字化的古籍基本上都开放了,还没有数字化的也要逐步开始数字化再开放,这一潮流是不可逆转的。”周欣平说。如今,海外中文古籍目录编纂已步入正轨,影印出版和影像数据库的建设也在有序进行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能更清晰地看到海外存世中华古籍的辉煌全貌。(叶晓楠 杨 舒) (责任编辑 王小宽)